http://society.yunnan.cn/system/2025/10/27/033702421.shtml
近日,云南省保山市龍陵小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(qū)工作人員在開展野生植物監(jiān)測時,遇見原始秘境中的疣粒稻(又名疣粒野生稻)進入結穗揚花期。殊不知這種看似很普通的植物,卻是栽培稻的“始祖”,也被譽為“植物大熊貓”。

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馴化和種植水稻的國家。目前,國內已知的野生稻主要有普通野生稻、藥用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三個種類,這三種野生稻資源在云南均有分布。這些看似很普通的野生植物,卻是栽培稻的始祖。而疣粒野生稻蘊藏著高產優(yōu)質、耐寒抗旱、抗病蟲等抗逆基因,它對我國的水稻育種、生產和糧食安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,也被形象地稱之為“植物大熊貓”。

疣粒稻是禾本科稻屬多年生草本植物,又名疣粒野生稻。植株高可達70厘米,葉鞘無毛,葉舌具明顯葉耳,線狀披針形的葉片,葉上面沿脈有鋸齒狀粗糙,葉下面平滑?;ㄐ虺士偁罨騿屋S形態(tài),穗軸短且基部偶有分枝。?花序呈總狀或單軸形態(tài),穗軸短且基部偶有分枝。?長圓型?小穗呈淺綠色或灰色,頂端鈍或有短小齒,表面具不規(guī)則小疣點?。雄蕊的花藥呈黃白色,?柱頭白色(開花時外露,閉穎后呈十字形留在穎殼外?)。谷粒緊貼穗軸,著生關節(jié)較平整,穎果長3毫米至4毫米。更新奇的是,疣粒稻開花十分“低調”。稻穗開花順序是從上部向下依次開放,整個稻穗完成開花通常需要1周左右。而每朵“稻花”的開花時間僅為兩個小時左右,可謂是“稻”花一現。也因隱匿稻穗中的“稻花”開花時間短暫,加之“稻花”(直徑2毫米至3毫米)十分渺小,因而其開花的過程和稻花的樣子常被人“忽視”。

疣粒稻在我國主要分布于云南、廣東、海南等地,分布區(qū)域狹窄。在云南龍陵主要生長在高緯度低海拔干熱河谷區(qū)的灌木林下或草叢等地帶。其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,被列入《中國高等植物受威脅物種名錄》易危(VU)物種和《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——高等植物卷》易危(VU)物種。

云南網記者 楊之輝 攝影 郁云江 侯云鵬 李飛 吳乃局
| 版權聲明: 1.依據《服務條款》,本網頁發(fā)布的原創(chuàng)作品,版權歸發(fā)布者(即注冊用戶)所有;本網頁發(fā)布的轉載作品,由發(fā)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,遵守相關法律法規(guī),無商業(yè)獲利行為,無版權糾紛。 2.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,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,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。該項服務免費,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。 名稱:阿酷(北京)科技發(fā)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:李女士,QQ468780427 網絡地址:www.arkoo.com 3.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,完全遵守《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》。如有侵權行為,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,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(guī)定刪除侵權作品。 |